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美国还是生产大国,但今天却已经是以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就在于泛美国主权化进程的不断扩张。
泛美国主权化是本人创造的一个比较生涩的名词。一般来说,与任何国家一样美国的主权只能体现在美国的本土上,也只有在美国本土上才能执行美国国会制定的政治、司法等代表美国主权的规则,可当美国在战后成为战胜国开始为世界制定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政治、经济规则并得到不断推广之后,就意味着美国的主权范围开始向世界延伸,这就是世界泛美国主权化进程(参考如松:川普致敬,王者归来!)。与这个进程相伴的就是美元作为美国的主权货币开始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过程,也是美元成为非美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并成为非美货币发行保证金的过程,从此美元的价值开始支撑非美货币的价值,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美元化的过程。
在世界泛美国主权化进程中,美元逐渐进入非美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并成为非美货币发行的保证金,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这些都意味着作为资本的美元需要进行持续的输出,与资本持续输出相伴的就是美国产业不断向外输出和商品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进程运行到今天,就让美国从一个七十年代的生产大国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消费大国。
1980年美国的GDP是2.857万亿美元,2024年是29.18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是5.06%;1980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是1600亿美元,现在是664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是8.57%,后者远高于前者,这就意味着巨量的美元以资本的形式输出到了海外,这是全球经济美元化的过程,当然也是美国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的过程,这就是美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蜕变的轨迹。
此时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今天美国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联储的印钞机支撑的,如果没有了美元资本的持续输出,就无法支撑美国的消费,这很显然。
现在,特朗普开始通过关税战阻击进口。
有些人一直这么说,关税战不会导致通胀。生产到消费是一条价值链,假设价值链的总价值是100%,此时各个环节按照市场规则合理分配100%的总价值并维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年初至今,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由2.3%升至18.4%,增长幅度是16.1%,这意味着特朗普在价值链中多拿走了16.1%,价值链的上下游就会同步受损。有些价值链有足够的能力将损失向终端传导,来自东大的稀土制品是最为典型的,来自湾湾岛上的高端芯片也是非常典型的,这部分价值链就会驱动终端价格进而推动通胀;有些价值链没有足够的能力将损失向下游传导,此时就会有部分企业破产退出、或者转战其它市场,然后紧缩对美国的供给,最终也会推动终端价格。也就是说,关税战必定导致美国的通胀,但有一个传导的过程。
也有人会说,自从四月发动关税战之后美国体现出来的通胀十分温和,原因又是为什么?答案就在美国的贸易帐上。
去年11月美国大选结束,特朗普当选了下一任总统,此时商家已经很清楚关税战是必然,所以从12月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放大,这当然意味着商家在加大进口规模并形成高库存,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一季度。也就是说,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的商家主要在消化库存,让涨价效应并不明显。
美国本土的商品涨价就意味着美元贬值和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上半年扣除通胀之后美国的实际消费增长是-0.15%,而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胀。这相当于美国政府通过关税从消费者手中偷走了购买力,然后又美滋滋地说关税不会导致通胀,这世界还有这么无耻的吗?
事实上通胀已经开始显现。
贝森特是特朗普总统经济政策上的坚定支持者,过去一直宣称关税不会导致通胀,但在最近改口了,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说到,关税会带来一定的通胀,只是需要一个价格传导期。
美国最近三个月的通胀数据已经出现了上涨的现象,下图是美国通胀走势图。
美国的通胀在未来两个月大概率还会加速。
还有美国政府官员说,加征关税导致的涨价是一次性现象,意思是说关税实施一年、进口商品的涨价效应衰退之后,通胀的同比数据就会稳定下来,这种说法也是误导。
第一,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企业的进口原材料价格、零部件就会上涨,就会与进口商品一起推动物价。
比如福特汽车已经公开宣称他们不会在关税战中受益,虽然看起来对进口汽车加征15%或以上的关税对美国本土的汽车企业有利,但特朗普政府对钢铁、铜等基础材料加征50%或其它标准的关税,就会推高汽车的生产成本,让自己无法受益,最终,这些涨价因素最终都会反应到终端价格上。
第二,政府主动加征关税推动价格上涨,美国的工会在未来就会要求提高劳工薪资,而薪资上涨就会进一步推动物价。
第三,在世界泛美国主权化过程中,虽然美联储不断加印钞票,但这些钞票大量流通到海外,美元的价值就有保证。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意味着阻击美元外流,意味着泛美国主权化进程遇阻、倒退,加关税又意味着政府在主动推动美元贬值,国际市场上的去美元化进程必然会加速,美元加速回流之后就会推动通胀。
所以就看到,包括东大等国的央行在持续增持黄金,而增持黄金的过程就是甩卖美元资产的过程,就是推动美元回流的过程,这都是世界泛美国主权化进程遇阻、倒退的结果,关税战在明显加速这一进程。无论特朗普对非美国家或南方国家如何威胁利诱,都改变不了这一进程,源于这一进程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美国自身。
第四,应该是最重要的。
美国已经是以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国家,关税推高通胀就会打击经济增长并导致就业低迷。7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只增加7.3万人,这个数字低于预期,并且前两个月的非农就业数据也进行了大幅下修,5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从原先的14.4万下修至1.9万,6月份从14.7万下修至1.4万,5、6、7三个月非农就业人数的暴跌在表面看起来不太正常,但如果与扣除通胀之后美国上半年的实际消费增长-0.15%的数字互相验证,这些数据又十分正常。就因为上述数字十分难看,特朗普愤怒之下将劳工统计局局长解职,这不过是政客甩锅的手段而已,至于是因为过去的劳工局长进行数据作假而被解职,还是解职了劳工局长之后便于特朗普政府在未来作假,只有特朗普自己才知道。
在消费和就业数据陷入低迷的同时,美国的通胀却在显示上行趋势,此时美联储是否降息?
考虑到美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还在3%以下,美联储此时只能照顾选择就业而降息,而且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降息来降低政府的债务成本,就会进一步推动美联储降息。考虑到现在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因高关税对产业链的破坏所导致,而降息无助于产业链的修复,这意味着降息对经济活动的刺激能力比较弱,反而对价格的刺激能力就比较强,这就会进一步刺激通胀上升。
过去四十多年,美联储都是在通胀和就业同时下行的时候采取降息措施,这不会破坏美元的信用。如果现在美联储需要在通胀上行、就业下行的时候降息,也就是在轻度滞胀的时候降息,就会出现根本性的不同,就意味着美联储开始主动贬值美元,这对通胀的刺激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我在前面说过,未来的降息是过去数十年不遇的关键时刻,会写进美国经济史,对黄金白银为首的实物货币会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
综合以上四点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关税战引发的通胀绝对不是一次性的。
上述问题很多,滞胀的问题尤为严重,但所有问题都集中到一点,都是美国已经无力通过扩大资本输出来支撑进口规模的持续扩大进而支撑消费的结果,关税战不过是外在的表现方式。
一旦滞胀局面形成并继续深入,美国消费者收入增速就会受限但价格的涨势却会加速,导致美国扣除通胀之后的真实消费水平加速下降,这在挤压美国自身债务体系的同时也会同时挤压非美国家的债务,由于这个过程会破坏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所以对各国主权债务的挤压尤其严重。无论对主权债务形成挤压还是引发债务危机,都会导致货币进一步贬值,进而全球推动消费能力进一步下跌,最终就很容易形成以主权债务为核心的全球债务体系的大崩溃。这种百年不遇的场景我们会有幸目睹吗?
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全球利率不断下降,次贷危机之后欧美日更出现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既然政府发债几乎不需支付成本甚至还需要买家倒贴利息,就极大地刺激了各国的贪欲导致负债率飙升,几乎所有国家的负债率都越过了警戒线80%,主要经济体甚至越过了100%这条红线,当滞胀来临时庞大的债务体系就会崩溃,这也没什么新鲜的,不过是在重复历史上不断出现的那一幕而已。
评论